死海枯竭危機 周邊三國擬引紅海水搶救

位在中東的死海,其實不是海,而是湖泊,因為含鹽量很高,相信很多觀眾都曾經在電視上看過,遊客躺在死海的水面上、也不會沉下去的有趣場景。不過,受到沿岸工業發展和氣候變遷影響,使得死海的水位快速下降、面積也大大萎縮。死海周邊的以色列、巴勒斯坦和約旦這三國,現在打算引進紅海海水,來搶救死海的枯竭危機。
 
以色列和約旦長年來有個共同目標,就是把距離二百多公里外的紅海海水,引進死海,這不但可以拯救死海面積逐漸萎縮的問題,也可淡化紅海水,供民生飲用。但由於死海屬於約旦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,地理和外交的緊張關係,這個遠大計劃一直無法執行。
 
死海的面積為810平方公里,水源來自約旦河,但由於死海沿岸工業取水過量,導致死海水位每年下降一公尺。這問題從1960年代就已浮現,可是依賴約旦河的民生和工業用水,隨著時代演進,用水量越來越多,死海面積逐年萎縮,官方在死海旁立牌告知,死海在2010年的水位點,可見水位消失之快。約旦農夫阿爾阿田說:「在1967年前走路十分鐘就可到死海,現在要一小時,很遠,也許距此有四或五公里遠。」
 
約旦河沿岸工業大量生產鉀鹽用來製作肥料,也加速了死海蒸發的速度,根據估計,死海從1960年至今已經蒸發掉三分之一水量,專家指出,以這樣的速度,再經過三十年,死海就會完全乾涸。 約旦水利署秘書長達西亞特說:「海水淡化會是約旦的未來趨勢,尤其是面對水資源議題,我們已過度開採地下水達200%,地下水量正逐年減少。」
 
死海具有觀光、經濟、歷史、宗教、醫藥等多元價值,成為三方極欲保護的景點。以色列、約旦和巴勒斯坦在2013年簽訂高達11億美元的「紅海和平管道協定」,規劃在約旦境內設置引進紅海海水的管線,並在亞喀巴建立一座海水淡化廠。紅海海水經過淡化處理後,剩下的高鹽海水,沿途會經過兩座水力發電場發電,最後流入死海補充流失的水量,充分利用紅海。 約旦官員表示,約旦現在暴增約一百萬名、從鄰國敘利亞出逃的難民,水資源對地處沙漠的約旦來說,是國安問題,不論以色列有沒參與,約旦都會繼續引進紅海的計畫。

專題|土耳其百年震殤 「鬆餅式坍塌」為何釀禍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