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東地檢開班培訓 原民語言司法通譯

原住民和外國人面對司法案件,常遇到語言溝通問題。台東地檢署開辦培訓班,邀集40位精通原住民各族群語言的民眾參加,希望他們能扮演當事人與司法官之間的溝通橋梁,幫忙解決土地和文化習俗等容易被誤解的司法案件。 台東縣布農族獵人王光祿打獵給母親吃卻被判刑,最後提起非常上訴,成了司法史上對原住民語言和文化理解的指標性司法改革案例。 司改會要求各地司法機關必須培養司法通譯人才,從本月到4月,台東地檢署和非營利組織「台灣司法通譯協會」合作,在台東開辦30小時的司法通譯課程,參加的40位民眾有將近三分之二是原住民,他們希望未來可以幫族人解決土地和文化習俗被誤解的司法案件。 蘭嶼原住民席萳・嘉斐弄認為,司法通譯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,因為許多原住民不懂法律,不知道如何表達。 台灣司法通譯協會創辦人陳允萍表示,司法通譯人才培訓班,並不是培訓司法翻譯員,而是希望培訓出可以扮演當事人和司法官之間,相互理解各自立場和文化背景差異的橋梁,所以課程的安排是讓通譯員具備司法審判程序、筆錄和法庭實務的素養。 陳允萍說,台灣司法的現實狀況中,許多通譯只是發揮其語言能力專長而已。他認為國內還沒有「司法通譯」認證的配套措施,通譯員的品質無法控管。 不過台灣司法通譯協會去年已在協會內先推出通譯能力考試,並發出四十多張能力分級證明,陳允萍呼籲政府趕快推出官方版認證,才能提高司法通譯的品質,有效協助司法案件進行。 章明哲 台東報導

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