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築微氣候資料庫 協助設計綠建築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
從風水角度而言,房子坐北朝南會冬暖夏涼,而現在,想蓋出節能又兼具功能的房子不只可以看風水,還可以參考「建築微氣候資料庫」。有電子文教基金會與氣象局、台灣建築中心合作,建造一套符合建築需求的氣象資料庫,希望蓋出更符合氣候條件的綠建築。
位於台北市的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,感應器只要偵測到室外陽光充足,就會自動關閉燈光,還會自動捲下窗簾,達到防曬又節電的效果。而廁所的天花板設有光導管,白天可以靠外面的自然光照明,一樣省下電費。要讓建築物更節能,現在建築師更可以透過「微氣候資料庫」,掌握當地太陽照射角度、風向、平均溫度等資料,蓋出更融入環境的綠建築。
建築師林章鍊說明,只要了解風向,便可以盡量在夏季引導夏季風,通過公共空間,提供一個更好的、自然通風的環境。
過去取得這些氣象資料不容易,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找上氣象局,再與台灣建築中心、台大等單位合作,開發出資料庫,希望協助建築師蓋出更節能的房子。專家指出這是未來趨勢,美國紐約也已經立法要求大樓要在2030年以前改建,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。
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表示,四分之一進行改建之後,全市的排碳量可以減少到7%以上,相當於90萬輛汽車的排碳量。
根據統計,國內住宅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總量的一成,而住宅的排碳高達八成來自於電力,因此住宅的節能成了現今世界各國的減碳重點之一,打造綠建築也被認為是具體的減碳良方。
林靜梅 謝其文 台北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