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目.廣告分不清 食藥署:變相傳播比率攀升

食藥署監控電子媒體廣告,發現去年違規廣告透過節目型態變相傳播的比率由4.8%增加到14.9%,在違規廣告類型中以皮膚美容類最多,再來是減肥瘦身、骨骼肌肉類、肝臟解毒。去年光是食品、藥物類加起來,違規廣告的裁罰金額快兩億。 來賓於電視節目中宣稱,該產品可以減少血管及內臟累積血油,避免血栓,甚至強調,坊間沒有任何一種油有這種效益,這種說法,被食藥署認定涉及違反食安法,而且從去年到今年1月、業者就累犯違規71件,總共被開罰54萬元,位居違規廣告王。 食藥署企劃及科技管理組科長江仟琦說,「產品宣稱可以降低血管中的血油以及防止血栓的部分,已經涉及到誇大不實裡面的生理功能的部分。」 這些違規廣告大多是在節目中,先鋪陳相關健康資訊,最後再置入或以諮詢專線等方式推銷特定商品,並找來專業人員取信於民眾。 食藥署企劃及科技管理組長許朝程表示,「如果沒有以節目化的方式進行,也會以似是而非的科學學理,用誇大的一個角度,讓民眾信以為真。」 食藥署強調,廣告不實案件層出不窮,除了對廣告內容誇大不實、宣稱療效開罰外,如果是擔任代言、拍攝廣告的藝人、網紅、節目主持人也須負起連帶責任,一併受罰。而且這些食品,並不具任何醫療效能,如有身體不適的情形,也應儘速尋求正規醫療管道就醫。 吳雅瑜 陳立峰 台北報導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