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花蓮強震,有學者認為它的地表活動狀況和1951年10月22號,大約67年前發生在米崙斷層上、規模7.3的強震非常類似。當時的地震成南北走向,導致路面嚴重破裂、錯位,連花蓮港口的地面也因此升高0.3到0.5公尺。強烈的震度造成數百棟建築物倒塌、68人死亡,以及數百人輕重傷。 歷經6號的強震,花蓮七星潭社區附近的路面出現大面積的裂痕,連民眾住家門口的道路也明顯隆起,讓人看了觸目驚心。 有學者發現,這次的地震是成南北走向,災損不僅集中在市區,更在米崙斷層上。從北端的七星潭大橋、往南到國盛六街,有二棟大樓被震到毀損,再來到整棟傾斜的雲門翠堤大樓,以及坍塌的統帥大飯店,南端月眉斷層附近的花蓮大橋也出現嚴重的龜裂。這次地震的地表活動現象,與1951年10月22號,花蓮發生規模7.3的地震狀況,非常相似。 東華大學地震研究中心副主任顏君毅表示,「橋墩的破壞其實都在米崙斷層的上面,統帥飯店也是在米崙斷層附近。 這些活動跟當初1951年地震破壞錯動的地方,都非常類似。」 當年10月22號分別在5點34分,以及11點29分,在花蓮外海分別發生規模7.3和7.1的地震,造成米崙斷層地表破裂。從老照片可以看到,在中華路和中正路之間的市區,許多房屋耐不住強震倒塌、路面也發生噴砂、錯位,地裂情形非常嚴重。地震影響一路更延伸到花蓮港,造成港口地面升高0.3-0.5公尺。 健行科技大學副教授鄭世楠說,「它把花蓮切成兩半,東邊這邊全部都隆起來,花蓮港的水深就變淺了,那時候大的商船就進不來。後來花了很多錢重新疏濬。」 1951年這場米崙斷層的強震,造成68人死亡、106人重傷、750人輕傷、300多棟房屋倒塌,這波地震更向外延伸,在當年11月25和29日也引發地震,再造成17人死亡、91人重傷。 1951年米崙斷層所創下的歷史裂痕,在60多年後重現,讓花蓮人再次飽受驚嚇。 蔡慧玲、張岱屏、邱福財 綜合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