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蘭部分農舍變身民宿 近年漸氾濫失控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雪隧開通後約有一半的新建農舍,都是在農委會現任主委林聰賢,過去擔任宜蘭縣長任內核發,在政策鼓勵之下,宜蘭蓋起越來越多的農舍,轉賣成民宿,導致宜蘭農舍氾濫、失控,104年起林聰賢開始亡羊補牢,加嚴管制農舍和民宿,但現在代理縣長陳金德又打算鬆綁農舍政策,業者感到無所適從,農舍問題該怎麼解決,仍舊有待討論。
宜蘭民宿業者 官宥秀分享,「像一般回收的旗子或什麼,我們就做垃圾袋。」垃圾桶擺入可重複使用的布袋,取代一次性拋棄的塑膠袋,老闆娘將友善環境理念,套用在合法的民宿經營,但她不諱言,這棟民宿是民國一百年和建商買來的農舍。
宜蘭民宿業者 官宥秀說,「買土地的時候成本很高,那建商為了要方便促銷,所以建商就會去找很多這種畸零地;畸零地它的土地面積比較小,然後他去找一個老農身分來建造。」
老闆娘喜愛種花草、果樹,為烘焙、DIY空間,再擴建20多坪的加工室,依規定,已經超過農舍只能佔有農地面積的10%,但其實二次施工、擴建在宜蘭農舍相當普遍。不過,業者無奈表示,民宿環境美化、農舍發展休閒觀光,都是長年政策鼓勵使然,到了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在宜蘭縣府執政後期,才開始嚴加控管。
同是宜蘭民宿業者 廖啟長說,「你現在看你的農舍,蓋什麼樣子的,我就知道是哪個縣長任內建照的。什麼縣長蓋什麼農舍,之前有小農舍、果農農舍,以前有開放退(縮)20米,早期還有綠美化比賽的農舍。」
另一間合法經營的民宿,地磚鋪面、庭園造景,加上房屋建築本體,佔據農地大半空間。縣議員指出,縣府農舍管理本就消極、鬆散,像是104年,光一年,宜蘭農舍違章就超過300件,但從民國89年到去年底,十八年來,裁罰件數才1300多件,不願得罪地方選民、執法人力有限、農業政策搖擺不明,都是宜蘭現今違規農舍失控、氾濫的主因。
宜蘭縣無黨籍縣議員 薛呈懿表示,「對農業的發展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方向。我們農業是有點被半放棄的,所以在農地的管理上,只要在法律上能夠解釋的、制度上能夠穿插的,就會去這樣子做開放。」
縣議員認為,止血的第一步,縣府必須先遏止土地炒作,在地團體則表示,拆除違規農舍,最沒有效果,呼籲農舍移轉、買賣的最低期限,從五年拉長到十年、二十年,就能劃分出有農舍需求的群體,學者楊重信認為,長遠來看,廢除農發條例第18條,農地可自由買賣的「惡法」,才是根本之道。
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前院長 楊重信認為,「就是兩千年修農發條例,李(登輝)前總統那個時候強力主導的嘛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,現在印證這是一個錯誤。」
台灣耕地面積76萬公頃,小於兩分半的卻高達七成,農地不斷細碎化,中央不斷強調「沒有農田,就沒有農舍」,而宜蘭縣府農業藍圖又是什麼?少了明確的農業政策,代理縣長陳金德就想先鬆綁農舍,在質疑者的角度看來,無非是本末倒置。
記者 黃怡菁 郭俊麟 宜蘭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