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嘯警報列入台灣 清晨六點解除

日本發生大地震,當然台灣也立刻提高警覺。事實上,美國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,今天清晨一度也把台灣列入觀測名單,不過到了六點鐘,又通知中央氣象局解除海嘯警報。學者表示,台灣因為地形關係,發生海嘯的機會比較低,只有在一百三十多年前,在基隆曾經有一次嚴重災情。 日本氣象廳在地震發生後,馬上針對日本沿海發布海嘯警報外,在美國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的監測下,包括台灣、關島、中途島都被列為海嘯警報觀測名單,後來,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在清晨六時十六分就解除警報。 學者解釋,當海底發生地震,海嘯有可能會隨之而來,海底火山爆發,也會帶來海嘯,隕石撞擊引起的海嘯,最為可怕,而美國最近也持續觀測在太平洋裡的火山島,擔心火山島崩塌引來海嘯,帶來美國東部嚴重的災害。學者認為,台灣發生海嘯的機率其實不高,一百多年來只有一次災害型海嘯發生在基隆。 氣象局表示,台灣東部海域深達4,5000公里,地形的優勢,讓台灣比較能夠遠離海嘯的威脅。 雖然地震海嘯無法預測,不過中央氣象局已經建置完成了地震速報系統,在地震發生60秒內,就能測知地震位置、深度和規模,如果台灣外海發生大地震,也能在最快的時間內,提醒民眾。公視新聞陳姝君郭俊麟採訪報導。

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