兼顧生態農產品 農民盼獲消費者支持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在台灣各個角落,有許多農民努力耕作,不只種農作物,更是種生態,在花蓮就有農民六甲地,有三分之一是提供給野生動物來吃,不過無法衝產量,農民希望更多用實際消費行動,來支持這些農產品。 主管林業與生態保育業務的農委會林務局,今天轉換身分來推銷稻米,這些米除了不噴農業、不施化學肥料,更營造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,像花蓮復興生態農場生產的濕地米,六甲地有三分之一全都開放給鳥吃,保育類動物環頸雉也因此出現,不過負責人賴萌宏說,要對環境友善就無法衝產量,加入的農民很辛苦。 ==復興生態農場負責人 賴萌宏== 需要大家給他(農民)一個尊重 甚至於應該是要 做一些補貼 這樣子 這樣子對農民才比較公平 其實從事環境友善稻米生產的農民,堅守在台灣的各個角落,像是花蓮富里的哈拉米,沿用百年水圳灌溉,也讓台東間爬岩鰍找到生存空間,還有宜蘭的小鶹米為了彩鷸不噴農藥,因此林務局與台灣博物館合作,舉辦生態米博覽會,呼籲民眾支持農民的努力。 ==農委會林務局長 林華慶== 他們正在很認真的 為你我在守護這塊土地 我們絕對不能讓他們孤單 14個生態米品牌來自北中南東,週末兩天將於台灣博物館展覽,農民希望賣給消費者的,不只是高品質米,更有透過米粒所實踐的保育理念。 記者 林靜梅 彭耀祖 台北報導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