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路商處理食安事件 逾4成民眾不滿意

食安風暴在台灣一直是難解的社會問題,有雜誌社針對各大超市進行食安調查,結果顯示超過四成的消費者,不滿意通路商處理食安事件的方式。 食安風暴,一度讓民眾無法安心採購食材,而每次爆發食安問題時,通路商也常把問題推回給製造商,根據康健雜誌最新調查顯示,有超過四成的消費者,不滿意通路商用下架、退貨的方式處理食安事件。 ==食品工業發展所長 廖啟成== 通路商的角色就是 因為他直接接觸消費者 所以應該站在替消費者 選擇商品的角色 學者認為,通路商需把關食品源頭,一旦商品出了問題,也該負起責任。而根據雜誌做的訪查,消費者認為最常見的賣場缺失,包括了賣場冰櫃溫度的控制、門市環境是否堆滿垃圾,或是有蟑螂蒼蠅出沒、員工在衛生方面的教育訓練、再來就是食品標示錯誤的商品照常上架,這些都是潛在影響食安的因素。 ==民進黨立法委員 余宛如== 我們最近在立法院推動食農教育法 那也是希望說能夠 從小開始教育台灣的小孩子 民眾 正確的認知 從產地到餐桌的食物知識 台灣食品安全除了政府要負責,從教育出發建立下一代對食物觀念,通路商也應該站在前線把關,才能讓台灣食品更加安全。 王柏文 陳昌維 台北報導

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