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米粉"迫改"炊粉" 張博雅批消費者難懂
最後更新:
食藥署日前針對食品、進行正名,繼米粉、果汁之後,醬油也要正名。不過監察院長張博雅今天痛批,米粉被迫改名為「炊粉」,讓消費者一頭霧水。現在又傳出,米粉的名稱已經被中國註冊,對台灣業者傷害很大。
台灣名產「新竹米粉」日前被衛福部的包裝新制要求,被迫改名為「炊粉」。現在卻傳出被中國山寨版的米粉取代,監察院長張博雅痛批食藥署的「食品正名」措施,對業者的傷害相當大。
==監察院長 張博雅==
中秋月餅也沒有月亮
太陽餅也沒有太陽
我的建議只是
不要隨便讓人家改名字
不要把我們傳統的名字
變成說 專利變成別人的
而妨害到我們台灣的一些食品
張博雅說,只要對民眾健康無害,傳統食物的名稱如果要正名,只要加個括號註明就好,不該隨便要求改名。而新竹市米粉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蔡勝興,更批評新制規定含米量100%才能叫米粉,業者花了十幾萬改名,外銷品名變成「炊粉」或「調和澱粉條」,讓消費者不知是什麼一頭霧水。
==新竹市米粉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 蔡勝興==
我們當時也是跟食藥署這樣談
但是他們沒有同意
現在食藥署的姜郁美署長
說我們都沒有意見
我們哪裡沒有意見
只是搞不動他們
食藥署表示,外銷品名的問題,會開會研擬。
==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 許朝凱==
訂定的時間 跟現在的時空背景
那有一些 已經有一些差距
在出口外銷的時候
是不是會造成一些困擾
這樣的意見 我們會一併地來收集
而現在食藥署推動,包裝醬油的品名及標示規定草案,規定只有用大豆、黑豆純釀造,才可以叫「釀造醬油」,其他非純釀造醬油,將改名為「水解醬油」,9月18日之前會聽取民眾和業者的意見之後,最快10月底公告。
記者王柏文 陳保羅 陳信隆 綜合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