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藥署分析邊境稽查資料 鞏固食安

為鞏固食安,食藥署去年成立「食安戰情中心」,導入邊境稽查資料做巨量分析,結果去年1月到12月8日邊境不合格產品共888筆,不合格產品以生鮮冷藏冷凍蔬菜佔213筆最高,主要是農藥殘留。 這一包包外觀看起來像珊瑚藻的食品,是日本人常吃的羊栖菜,但在去年卻被食藥署抽驗發現,7件商品中有6件都有致癌物無機砷超標,商品被全部銷毀,為了鞏固食安,食藥署去年成立食安戰情中心,利用邊境稽查資料做為巨量分析,結果去年1月到12月8號,邊境不合格產品有888筆,其中「生鮮冷藏冷凍蔬菜」類213筆,佔23.9%,不合格率最高,再來是食用器具類有191筆,茶類118筆及生鮮冷藏冷凍水果類116筆,食藥署表示,除了食用器具,其他三項都是農藥殘留問題最多。 ==食藥署長 姜郁美== 分析104年從國外進口的產品 它的集中的國度是在什麼國家 在幾月份 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 其實可以做105年度 我們在做管理的時候 可以事先做預防 食藥署表示,從巨量分析除了分析不合格原因外,還能進一步了解不合格產品類別的時間趨勢,以冷凍蔬菜為例,每年的8-10月是不合格率的高峰期,食藥署推估可能與產季有關。 ==食藥署戰情中心執行祕書 馮潤蘭== 我們在推估可能是產季 藉由這樣的分析 圖像式的分析 我們就可以提醒我們的港口 在8月份就要稍微 注意一下生鮮蔬果 至於食用器具類別,則以3月到5月的違規最明顯,不合格比率超過全年的7成,食藥署認為,有可能是國內百貨促銷檔期有關,食藥署強調,此次只針對104年邊境通關查驗不合格資料進行初步分析,但未來將持續彙整相關資料,以強化風險預警機制。

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