麵包師傅許垚綸希望推動「社區型烘焙坊」的概念,結合台灣種植小麥的農民,讓更多人可以圓一個開麵包店的夢想。
台灣生產的小麥普遍被認為筋度過低,而一般全麥麵包又給人硬梆梆的印象,麵包師傅許垚綸即使在歐式麵包烘焙經驗中,也得不到確實的答案,但在改變製作方式後逐漸有些心得。
==麵包師傅 許垚綸==
包括說從製作麵粉的時候
我們可以用
像我後面這個磨麥機
我們可以用石磨的方式去
相當程度的保留它的蛋白質
我們是透過長時間的發酵
讓水跟裡面的
這些蛋白質能夠結合
它可以形成非常長時間的作用
它可以水合的很好
它可以形成很好的麵筋
原本使用的進口小麥斷貨後,轉而尋求本地生產的小麥,也開啟和台灣小農契作的模式。
==麵包師傅 許垚綸==
我們當有一個
如果我在教一個學生
或者說是在教一些朋友
他們開始可以自己
烘焙坊開始起來的時候
他們可以自己去跟農民契作小麥
然後他們在自己的社區
就一樣可以提供麵包
提供好的麵粉
然後他們又可以去
讓另外一塊土地的休耕地
它可以更被使用
許垚綸不吝嗇分享他以自行石磨有機小麥的技術,他更想推動「社區型烘焙坊」的概念,若有人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,以全社區的力量來助人「圓一個夢」。
公民記者 陳昆龍 台北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