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委會將在下個月提出台灣農業外勞試辦計畫,除了目前開放的遠洋漁業、箱網養殖和屠宰業外,也打算開放飼牛、蘭花園區、菇類種植引進外勞,上午農經學者和農民團體就針對農業外勞政策舉行座談會,希望政府引進外勞必須謹慎考慮,不能衝擊到現有的農業人力。
台灣農村人力老化、年輕人口外流嚴重,根據調查,這幾十年來,農業勞動力從160萬到2012年,只剩54萬人,減少了六成五,務農人口老化,65歲以上的農民也從十年前6萬人,增加到9萬人,占比從6%增加到17%,提高近3倍,為解決農業缺工困境,農委會將在五月份提出農業外勞試辦政策,除了現行漁業和屠宰外勞,再擴大開放部分產業外勞。
==農委會輔導處科長 郭坤峰==
像屠宰業 牛飼業 蘭花菇類
比較需要週年性 需要工人的行業
現在有提出來
也送勞動力小組在審議
農委會強調,農業外勞是解決缺工最後的辦法,同時也積極從事勞動力調整,試辦農業打工,學者們擔心開放農業外勞,將會衝擊原本就弱勢的農村就業人口。
==中興大學應經系特聘教授 陳吉仲==
經常講的 就是茶葉業
茶葉業引進農業外勞的時候
你會影響到我們
現在既有很多的外配
採茶的季節性的收入
應該視那個 所謂的產業的特性
==台大農經系主任 吳榮杰==
應該是想辦法怎麼樣
來提升我們農產品價值
而不是把我們農產品的成本
一直在壓 一直壓
長遠來講 成本不見得會降低
所以不要去走回頭路
學者認為,農村人口高齡化、缺乏新血等問題未解決,引進外籍勞工將壓低農民所得,排擠農民打零工和兼差機會,政府應先思考產銷制度及農家所得偏低的問題,擴大農業外勞的政策必須再審慎評估。
記者 陳姝君 劉漢麟 台北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