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韓兩棲登陸演練 紀念仁川登陸戰

韓國在這個禮拜,紀念1950年、〔韓戰〕期間,一場決定性的〔仁川〕〔登陸戰〕。不過,〔仁川〕〔登陸戰〕成功了後,〔美軍〕繼續協助,要打進去現在的首都【首爾】,卻花11天,乎〔北韓〕有時間調整,造成南韓無法度收回【朝鮮】半島。 1950年9月15號早晨六點半,聯軍在連串的砲轟之後,對仁川外海的月尾島展開突襲,由於北韓的朝鮮人民軍沒有料想到,聯軍會在當地登陸,因此並沒有部署大軍,結果以美軍為首的聯軍成功登陸,從中間把席捲朝鮮半島的北韓部隊切成兩半,不僅解除了對釜山的包圍,還順利向北挺進道鴨綠江,幾乎要讓成立不久的北韓政權瓦解。 但隨後中國發起抗美援朝志願軍,前後投入78萬部隊,造成後來雙方在北緯38度線的僵持,以及持續到現在,南邊的大韓民國,與北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對立。 包括德州基督教大學歷史學者史賓塞塔克在內,多數戰史專家都認為,仁川登陸戰是往後幾十年來,美軍涉入的戰爭中,最無懈可擊的一場戰役。而麥克阿瑟當年力排眾議,選擇仁川做為突襲地點,展現優異的領導才華。 但二戰戰史專家史提爾菲指出,仁川登陸戰固然奇襲成功,但隨後的過程中,美軍完全按照操典,小心翼翼部署陣勢,從仁川到漢城,也就是現在的首爾,短短30多公里竟然花了11天才到,讓北韓有時間進行調整,爭取中國與蘇聯的支援。種下後來半島北邊再度失手的惡果。 反觀二次大戰的德軍,從西歐到波羅的海,短短幾天就可以推進數百公里,而且高階將領都親赴前線坐鎮,用口語傳達簡短的指令,併彈性調整組織因應瞬息萬變的戰況。對比韓戰中的美軍將領,幾乎都待在後方指揮中心發號施令,反應慢好幾拍,平白喪失了仁川登陸戰收到的奇襲效果。 記者徐家仁 報導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