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業舞台扮要角 水土保持遭破壞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桃芝颱風引發土石流,造成南投、花蓮地區災情慘重,山區居民長期種植檳榔,被指為造成土石流的元兇,行政院長張俊雄也再次喊話,要將非法檳榔樹全部砍掉.對於種植檳榔的農民來說,檳榔樹的經濟利益到底有多高?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種植檳榔?林珍汝、郭俊麟的追蹤報導。 登上南投災區的直昇機,除了土石流肆虐的痕跡之外,滿山遍野的檳榔樹令人嘆為觀止。走進水里災區,檳榔樹被土石流連根拔起、成堆倒臥在路旁的景象,也教人印象深刻。我們在災區處處可以看到檳榔樹,而其實檳榔已經在台灣的農業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,以去年為例,台灣檳榔的產值有一百三十多億,僅次於稻米,並且遠高於甘蔗、茶葉等作物。 檳榔的產值驚人,而農民為什麼會大量種植檳榔,則要歸因於種植檳榔的超高利潤,根據統計,檳榔樹每公頃的產值有25萬元,遠高於茶葉、桃李等作物,如果再跟農委會鼓勵的造林計劃比較,造林每公頃平均產值只有2萬六千元,種檳榔收益比造林多了將近十倍。除了誘人的經濟利益之外,檳榔的栽種不需要費力管理,也成為農村人口外流後,年老農民的最佳選擇。在經濟誘因與人力成本的影響下,在森林中的農民當然捨棄造林,在山坡上種起了檳榔樹。學者認為,如果政府要阻止農民種植檳榔,必須考量是不是有足夠的經濟利益吸引農民轉種其他作物,否則到最後只能以強制的方式,禁止農民種植檳榔樹。林珍汝 郭俊麟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