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鮮漸失創意減 貨櫃藝術面臨考驗

為了打造「貨櫃」變作主要城市印象,高雄市政府從11年前開始舉辦「貨櫃藝術節」,不過明年要進入第六屆的貨櫃藝術節,預算卻每年減少,大約只剩11年前的十分之一,活動的規模受到很多限制。 藝術家的巧思,讓紅色的貨櫃堆疊組合,成為高雄市知名的地標。這是很有高雄在地特色的貨櫃藝術節所留下來的作品,每兩年一次的貨櫃藝術節,創辦超過十年,明年即將邁入第六屆,但是貨櫃從可以讓藝術家靈活運用的創作素材,變成是展示或容納作品的空間,逐漸喪失特色。有市議員提出,可以參考歐美國家的建築展,讓貨櫃轉變為商業空間,也強化高雄的城市特色。 ==親民黨高雄市議員 吳益政== 它也可能是可以住20年 30年的 也可以用3年的 3個月的 都可能 在這些法規上是不是我們嘗試 去建立一個自治條例來設計 不過曾經參與策展、現在負責主辦工作的高美館館長謝佩霓則提醒,貨櫃的使用年限只有三五年,取得成本也很高,而且現在的預算只有十年前的十分之一,能夠發揮的空間很有限。 ==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謝佩霓== 這個層級 位階一定要提高 就如同我們對文化部的請求 其實它在法規面 經費 員額編制等等 都必須要做重新整合 不然依美術館38個人的編制 800萬的預算 可以做的有限 ==高苑科大建築系副教授 林?俊== 包括燈會 貨櫃藝術節 青春設計節 這個事情因為我更期待 貨櫃藝術節它有沒有可能 將來會變成一個貨櫃藝術村 它一定會變成一個足以產生產能 變成是一個藝術園區 貨櫃藝術節該如何轉型,官方和民間有不同看法,不過藝文工作者都認為,政府應該整合相關的藝術活動,打造文創產業的平台,創造產值,否則只靠政府單獨出資舉辦展覽,貨櫃藝術節恐怕無法永續經營。 記者呂宗芬孟昭權高雄報導

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