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險高.醫病糾紛多 婦產科醫生減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
衛生署原本預定在今年1月,來推動〔生育〕風險基金,講若是病人,在生產過程當中,受傷跟死亡,最高可以得到200萬的補償,希望降低醫療糾紛,也乎讓少年的婦產科醫生,來回流。但是,這個政策推動遇到困難,今天婦產科醫學會,呼籲政府,若沒繼續打拼,未來台灣,可能會沒、婦產科醫生啊。
帶著眼鏡,長相斯文,他是花蓮玉里榮民醫院婦產科醫生鄭吟豪,因為得隨時待命,壓力太大,加上當地只有兩位婦產科醫師,另一位又將在六月底調職,鄭醫師再也支撐不住只好向醫院請了兩星期的假。
==101.5.31醫生鄭吟豪==
-1從去年11月到現在7個月
-1都是我一個人在這邊看診
-1及接收住院及手術
婦產科醫師荒到底有多嚴重?根據婦產科醫學會的統計,近10年來,婦產科人力成長率只有16%,平均年紀達54歲,目前全國40歲以下的婦產科醫生只有377位,有80%的年輕醫生每個月接生不到10個。
風險高、醫病糾紛多、健保給付制度及經濟誘因又不夠,都是造成人力萎縮的原因。衛生署原本預定在今年1月試辦生育風險基金,一旦生產過程發生產婦或嬰兒無法預期之重殘、死亡,病家可獲最高200萬元補償,但此政策如今卻面臨難產命運。
==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 謝卿宏==
-1這個生育風險補償條例本身
-1可以來做一個初步的
-1計畫來研究說
-1到底醫師負多少責任
-1讓我們根據以後可以在
-1施行醫療事故補償的時候
-1可以有一個依據
-1這整個案子送到行政院之後
-1卡了7、8個月
-1那我們婦產科醫學會的立場來說
-1我們非常的痛心
婦產科醫學會表示,已經有部份產科醫生說,將在龍年結束後,退出產科的行列,因此呼籲政府,應落實婦幼政策,否則未來台灣將會面臨沒有婦產科醫師接生的窘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