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產兒存活率7成8 生理問題偏高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
由於醫療技術進步,提升了早產兒的存活率,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在1997年到2006年、10年間追蹤了全國8千多個,出生體重不滿1500公克的早產兒,發現他們的平均存活率為78.7%,不過,追蹤也發現有些早產兒因發育不完全,有較高的比例、出現身心障礙,但如果能及早發現問題、就能及早治療。
昨天剛滿6歲生日的3胞胎,弟弟開心的拿著相機猛拍姐姐,活潑好動的他們,很難想像出生時都是早產兒,比預產期提早2個多月出生,姐姐當時的體重最輕,只有638公克,其他兩個弟弟也都不滿1500公克,爸爸媽媽一路走來,照顧早產兒的辛苦要比一般人多3倍.
為了了解早產兒的發展情況,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在1997年到2006年,這10年間追蹤全國8,857個0到2歲,出生體重不滿1500公克的早產兒,發現他們的平均存活率為78.7%,高存活率主要是因為醫療技術日新月異,而其中進步最大的幅度是出生體重在601公克到1000公克的新生兒,以及24到26週的早產兒族群。
不過,基金會也發現,這些存活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,有較高的比例罹患呼吸窘迫症候群、肺支氣管發育不良以及視網膜病變等合併症.
這些出生體重輕的早產兒,往往因合併症容易發生神經動作、心智以及語言發展遲緩,並影響日後的學習能力及行為表現,因此,基金會建議,父母平時要多留意早產兒的行為能力,同時出院後也要做長期的評估追蹤,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.記者陳曉卿陳昌維台北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