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戈巴契夫任蘇共總書記 結束冷戰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今天的新聞,明天的歷史。每個星期一,我們都會推出「新聞話當年」的單元,為大家回顧這個星期曾經發生過的重要歷史事件,同時提供深入的解讀和分析。1985年3月11號戈巴契夫,接掌蘇共總書記,結束東西冷戰。美國前總統尼克森,在1974年3月15號,被陪審團判定涉入水門案醜聞,政治生涯走向終點。一起來看這個星期的新聞話當年。 1985年三月11日,54歲的戈巴契夫就任蘇聯共黨總書記。為了挽救當時蘇聯瀕臨崩潰的經濟,並除去蘇聯共黨官僚腐敗惡習,他在上台後提出改造和開放兩項主張。在主政的六年多裡,戈巴契夫這兩項改革理念並沒有解除蘇聯的危機,不過卻導致東歐國家集體變天,結束長達四十多年的冷戰,後來甚至引發蘇聯保守派政變造成蘇聯解體。戈巴契夫的改革決心和勇氣,深受世人敬佩,而他也在1990年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肯定。 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,1925年三月12號,在北京病逝,得年59歲。1866年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的孫中山先生,1892年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後,積極從事反清運動。在歷經十次革命失敗,於1912年創建中華民國,並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。不過不到兩個月就因為袁世凱要求,辭職下臺。雖然畢生為中國和平統一奔走,不過中山先生辭世時,中國仍然陷於軍閥割劇嚴重分裂狀態。1930年三月12日,領導印度獨立的的印度盛雄甘地,開始發起史上著名的不合作運動,以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。為了扺制英國政府對鹽進行專賣並課重稅,甘地率領支持者步行三百多公里到海邊開始自己製鹽,經過民眾口耳相傳,以及英國軍隊幾次強力鎮壓,沒有多久全印度有數百萬人響應這項不合作運動,迫使英國政府正視印度人民權利,最後並在1947年同意讓印度獨立1974年三月15日,聯邦大陪審團裁定美國總統尼克森,的確參與掩蓋白宮官員非法進入民主党總部的水門事件。而這起喧騰長達兩年,美國歷史上最惡劣政治醜聞,也在這起宣判後進入尾聲。接下來五個月,在國會調查及彈劾壓力下,尼克森在八月八日宣布辭去總統職務。成為美國歷史第一位任內辭職的總統。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